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历史与社会学院举办首期“史韵求真 思源行远”学术沙龙

来源:历史与社会学院   作者:历史与社会学院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5-13   点击数:

5月9日,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教师齐聚一堂,成功举办学院第一期“史韵求真思源行远”学术沙龙。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蒋刚主持活动,历史系朱绍祖老师和社会工作系刘斌志老师就自身科研成果作分享和交流。

朱绍祖围绕2023年度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长江上游地区药材贸易与社会整合研究”作分享。他指出,清代重庆药材贸易和市场的发展,为桐君阁等药铺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以桐君阁为代表的“百年老店”通过刊发“丸药提要”等方式,在“守旧”与“革新”当中不仅扮演了药物消费市场的塑造角色,而且也在商业城市和医疗空间的社会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斌志介绍了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空间理论视域下青少年虚拟社交风险的生成机理与网络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针对近年来较为严峻的青少年电信受骗现象,他以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分析框架,对电信诈骗中的受骗青年的资本、惯习及其场域状况及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剖析,认为贯穿于受害青年电信诈实践全过程的误识是青年被骗的核心所在。

点评环节,李禹阶教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报告作了点评。他指出,朱绍祖老师选题中“长江上游、中药材、社会整合”三个关键词均具有亮点,切中了该领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项目把中药材生产、运销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社会稳定,包括日常的医药运用、瘟疫及灾害的防治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使该项目更具有以小见大,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特征。刘斌志老师项目的选题,既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也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符合当前国家与社会需求,同时在理论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析、研究。项目选题中的三个主题词“电信诈骗、青年群体、生成机制”很有意义,凝聚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关注,对于“青年群体为什么会在电信诈骗中成为受害主体”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的生成机制分析。同时,该项目注重方法论的运用,采取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方法,尤其是将社会工作与心理学、哲学、青年学、政治学等联系起来,多学科的方法及较宽广的学术视野使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贝博BB平台德甲狼堡-BB平台德甲狼堡合作伙伴 渝ICP 备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