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强化数字赋能 加强内部治理,以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专访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孟东方

来源:党委宣传部、信息技术中心、党委政策研究室   作者:党委宣传部、信息技术中心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3-15   点击数:

【编者按】数字教育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023年12月12日,学校召开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会,全面回顾了学校在数字化建设上取得的工作成效,提出以“1281”整体框架布局系统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对下一步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为深入落实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记者就有关问题对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孟东方作了专访。


记者:学校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内容纳入工作重点推动实施。近年来,学校在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孟东方校长:学校始终把教育数字化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

首先,工作“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先后设立数字化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坚持“一把手”抓数字校园建设。二是认识到位。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数字重庆建设部署安排,将数字化建设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大会、干部培训等内容,不断提升师生信息化数字素养和数字化工作能力。三是制度到位。明确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职责,不断提高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出台《贝博BB平台德甲狼堡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贝博BB平台德甲狼堡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四是协同到位。健全数字化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学院积极参与的联动协作工作机制。五是保障到位。经费保障到位,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近5年学校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引入外部资金1亿元。技术保障到位,将数字技术充分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内部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人员保障到位,优化专门人员培养机制,加强信息技术专门人员队伍建设。

其次建成以一张网为代表的新基建。一是完成智慧校园网络建设。建成三校区一张网,统一出口,统一管理。新的智慧校园网无线连接更稳定,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校园网实现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全覆盖,校区间互联带宽提升10倍,网络出口带宽和主干带宽提升4倍,终端设备接入带宽提升5-10倍,个人上网带宽提升2倍。二是建成云中心机房。建成大学城校区校园信息数据中心和沙坪坝校区、北碚校区多功能机房,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稳定高效运行。建成一套可用存储容量为2.3PB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系统。三是打造智慧教学环境。首先是重新设计教学空间,打造便捷的远程互动教学、分组协作教学、精品直播录播、大型演讲交流的新型教学环境。通过银校合作项目已经建成33间第一期智慧教室。其次是实施教学平台云端化。实施边缘节点协同化,实现跨校区跨学校多终端智能调度,对接智慧教学场地多模态实时数据流,提升互动教学效率。四是搭建融媒体中心。通过生产主体融通、内容生产融通、管理方式融通和技术应用融通,实现宣传管理闭环,媒体资源整合,全校媒体统筹,媒情舆情联动和学生全链条实习实训等功能。五是建设八类信息系统。积极推进数字党建、数字教育、数字学科、数字科研、数字学工、数字人才、数字资源、数字服务八类信息系统建设。目前,面向全校各部门已提供智慧学工、教务系统、科研系统等109项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场景。

第三,产生了一系列成效。一是师生素质素养稳步提升。将数字化素养学习培训作为新教师入职培训、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教研室活动、寒暑假线上研修、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召开智慧教室等技能培训和办公室人员业务培训,帮助教师用好智慧教室、数字化实训环境、数字化管理平台及各类教学办公应用系统,有效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高效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教职员工的数字意识、数字技能和数字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建设数字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加速聚集;重构教学形态,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升级教学应用系统,服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产出了一批科研成果。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高效管理,进一步加速科研进程,助推创新成果高质量产出。信息化技术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了广泛的研究资源和信息获取途径,增加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学校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是建设培育了学科平台。首先是信息化助力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培育。学校在学科建设管理方面使用的信息化系统有全国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系统、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信息平台、全国学科水平评估系统、学位点合格评估系统相关的“学位授权点基本状态信息填报系统”等。其次是信息化推动市级特色学科群立项。“十三五”以来,学校组建了“人工智能+”学科群,申报重庆市“人工智能+”市级特色学科群。在2019年和2022年第一、二轮“人工智能+”市级特色学科群申报中,获批立项“智慧教育”“智慧生态旅游”2个市级特色学科群和“智慧教育”“智慧生态旅游”“智能决策”“智能考古”4个市级特色学科群。第三是信息化带动学科发展新方向。学校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积极发挥自身在信息化技术领域的优势,面向社会需求,开设信息化研究新方向。

五是提升了学校治理能力水平通过样本测算、大数据分析、效果评价等学校决策能力提升。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网上服务大厅,融合师生各类服务应用,实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进行科学评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安保管理、消防管理,提升安保能力。

六是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获批重庆市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创新示范项目,名列重庆市本科高校前三。“互联网+教育”获得国家工信部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市唯一推荐的本科高校。成功获评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首批)。新一代校园网络建设成为重庆市校企合作模式典范,引领网络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银校合作模式典范,开启了重庆市高校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记者: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策略,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上还面临哪些困难或挑战?

孟东方校长:前面提到,过去几年学校在数字化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成效,总体态势是非常不错的。下一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职工理念更新不够一是缺乏对日益更新的信息化技术的全面了解,使用最新技术来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不够及时。二是对信息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缺乏信息化意识和使用习惯。

第二,数字应用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三个校区的建设不均衡。二是学校主要的几大应用系统建设不均衡。三是教学资源配备不均衡。

第三,投入产出匹配不够一些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低下,一些应用系统使用率不足,一些管理系统不完善。

第四,师生员工数字素养有待提升一是技术操作能力有限,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潜力。二是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有待提高。三是信息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第五,数字应用集成共享不够一是数据孤岛:不同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和集成机制,导致数据孤岛的存在。二是功能冗余:由于信息化应用系统之间缺乏集成,可能会导致功能冗余的问题。


记者:数字校园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下一步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作了总体部署和安排。请您谈一谈,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孟东方校长: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按照“1281”的整体框架布局。第一个“1”即搭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造数字校园建设的智慧化平台中枢,支撑各级各系统各领域应用创新;“2”即构筑校院两级数字化校园运行和治理中心,做到学校、学院一体部署、一贯到底;“8”即建设数字校园“八类应用系统”,推动教育教学各领域各板块的全面数字化转型;第二个“1”即打造共建共享的整体智治体系,推动重大应用向基层贯通延伸,促进学校整体治理现代化。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搭建将继续优化以“一张网”为代表的教育新基建,强化“一朵云”,提高学校的基础算力,深化感知体系建设,实现“万物互联”。建设统一校园公共数据资源系统,实现数据的归集、转换、存储,达到各个系统产出数据的集中、整合、共享。建设公共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 “一本账”,打造数据应用“一张表”,解决学校内部数据孤岛、数据碎片化、标准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为数据分析、科学决策、业务联动、校园智治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化校级运行和治理中心围绕“学校大脑”定位,发挥抓统筹、建体系、定标准作用,学校党政推动构建各业务板块工作体系重构、工作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的现代化治理智慧系统。依托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联通各大业务融跨系统,有序推进各类业务应用迁移、融合、集成,推进全校数据治理和共享交换。强化智能决策和监督,实现对跨校区、跨部门、跨学院事件的协同联动和精准调度。数字化院级运行和治理中心围绕“一线办学”定位,发挥上下贯通、横向协同作用,学院党政推进建设数字校园的支撑系统。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承载学校各业务融垮系统及各类业务应用,迭代开发集成特色应用场景,推动学院数据归集治理和共享交换,支撑上传下达、检测预警、快速响应,实现对应急突发事件高效处置。同时,通过移动工作端延伸至教研室、实验室、班级、支部等基层组织,形成智慧应用矩阵,推动基层职能体系重构、干部队伍重塑、资源力量重组,提升学院管理服务水平。

八类系统即打造智慧教学、数字大脑、一站式服务等特色场景,推进党建、教学、学科、科研、学工、人力、安防、服务八类系统建设,加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依托“一张网”, 借助“一朵云”,利用“一本账”,办好“一件事”,加强内涵建设,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共建共享的整体智治体系以学校为大社区,按照“一中心两板块”的体系构架,共建共享整体智治体系,做到上下贯通、横向协同、条抓块统。“一中心”,即学校整体智治中心,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学校智能大脑建设,形成由物联感知基础设施、人工采录应用系统等构成的全时空采录感知网,承担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协同合作、应急指挥、督查考核等职责。“两板块”,即学院办学和综合治理板块,分别承接学校不同系统,构建党组织领导、党政统筹、岗位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贝博BB平台德甲狼堡-BB平台德甲狼堡合作伙伴 渝ICP 备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